特朗普放出狠话,不排除使用武力配资实盘平台,拿下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
怎么说呢?巴拿马运河之争的本质是全球化时代海权与陆权的角力。美国试图通过控制这条“世界桥梁”维系其全球霸权!
历史经验表明,武力争夺可能引发反噬。1989年美军入侵巴拿马虽推翻诺列加政权,却导致拉美反美情绪长期高涨。此次若重蹈覆辙,美国或将付出更大的国际信誉代价。
巴拿马运河的未来,或将取决于中美拉三方博弈的微妙平衡,以及国际社会对主权原则的坚守。美国单方面沿用所谓的“强权思维”,必将反噬美国。
巴拿马运河的建造史与美国霸权扩张紧密交织。1903年美国支持巴拿马独立后,以永久租借形式控制运河区,直至1977年《托里霍斯-卡特条约》约定主权移交。特朗普多次抨击该条约是“美国史上最糟协议”,认为放弃运河控制权是战略失误,其“夺回运河”言论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符号意义,旨在迎合国内保守势力对“美国复兴”的想象。
从历史上来看,巴拿马运河是美国两洋舰队调动的核心通道。例如,二战期间太平洋舰队的快速重建依赖运河的军事通行能力。尽管1999年主权移交巴拿马,但美国仍通过《中立条约》保留“军事介入权”,即当运河“安全受威胁”时可单方面行动。
从经济层面上来说,美国是巴拿马运河的最大用户,其液化天然气(LNG)出口和农产品运输高度依赖该航道。2024年数据显示,美国40%的LNG出口至亚洲需通过运河。若航道受阻,美国能源出口将面临重大损失。
从军事层面上来说,运河是美国海军快速调遣舰队的关键通道。例如,美国东海岸的军舰通过运河进入太平洋可比绕道南美洲节省约两周时间。美国南方司令部曾多次强调,控制运河是保障“西半球军事优势”的核心要素。
当前,美国全球军事布局中,巴拿马运河仍是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基地(如珍珠港、诺福克)的关键节点,控制权直接影响其全球投送能力。
近年来,中国在巴拿马影响力的扩大加剧了美国的焦虑。例如,中资企业参与科隆港建设、中巴共建“一带一路”备忘录(2027年到期)等,被美方视为对其“后花园”的渗透。美国担忧中国可能通过经济合作间接影响运河通行权,甚至挑战其区域主导地位。特朗普政府声称“运河已落入中国掌控”,实为遏制中国在拉美影响力的战略借口。
中国是运河第二大用户,且通过“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基建合作与巴拿马形成利益捆绑。巴拿马政府为平衡中美关系,既拒绝美国“控制运河”的要求,也否认中国存在“不当影响”,使得美国的单边行动缺乏合法性依据。
即便美国强行增兵,仍需面临巴拿马民众的抵抗、国际制裁以及供应链动荡带来的连锁反应。例如,全球约12%的集装箱运输依赖该航道,军事冲突可能导致全球贸易成本激增,反噬美国经济。
特朗普的威胁本质是“极限施压”策略的延续,但既缺乏法理基础(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区域性条约)。我个人认为,俄罗斯可能联合中国在安理会发起决议配资实盘平台,谴责美国行为。